全国

热门城市 |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

华北地区 |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

东北地区 | 辽宁 吉林 黑龙江

华东地区 |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

华中地区 | 河南 湖北 湖南

西南地区 |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

西北地区 |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

华南地区 | 广东 广西 海南

  • 微 信
    高考

    关注高考网公众号

    (www_gaokao_com)
   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

首页 > 高考总复习 >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> 2024高考地理考前必背核心知识总结二

2024高考地理考前必背核心知识总结二

2024-04-29 21:54:09网络转载


高考

  6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

  【解读】: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关键是厘清太阳、地面、大气三者之间热量的传递过程。

  1.大气受热过程:

  (1)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:

  ①吸收作用:主要是看大气中成分的吸收作用

  对流层中的对太阳辐射吸收的比较少;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。

  ②反射作用:主要体现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。晴天辐射强,阴天辐射较弱。

  ③散射作用: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容易被散射。(天的蓝色,朝霞与晚霞,太阳未出天已亮等)

  (2)地面的吸收作用

 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,地面吸收而增温。

  注:①地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、最直接的热源。

  ②在夜间,没有太阳辐射,地面降温较快,容易产生逆温现象。

  2.大气的保温作用

  大气增温后向外传递热量(大气辐射),分别向高层大气和向地面。向地面那部分称之为大气逆辐射。对地面起保温作用。

  保温作用的途径:①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消耗。例如温室大棚(塑料膜、玻璃等)、地膜。

  ②增加返回地面的大气逆辐射。例如燃烧秸秆释放浓雾;全球气候变暖等

  易错点:太阳辐射、地面辐射、大气辐射,大气逆辐射(傻傻分不清)

  辐射就是对外传递热量,温度越高,辐射越强。

  太阳辐射是根本热量来源,其强弱要考虑大气的削弱程度;

  地面辐射就是地面吸收热量之后对外传递热量,白天热量来源有两个,晚上只剩大气逆辐射;

  大气辐射是大气对外传递热量,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将热量返还给地面的那部分热量。

  7逆温及其影响

  1.逆温的类型和成因

  (1)辐射逆温

  ①成因: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,由于地面失去太阳辐射,地面对外辐射很强,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,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。

  ②常发地区: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

  (2)地形逆温

  成因:主要由地形造成,由于山坡散热快,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,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。

  分布:盆地和谷地中;夜间。

  (3)锋面逆温

  成因: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。

  分布:锋面活动地区;冷锋锋后暖锋锋前。

  2.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

  (1)成雾:特别是早晨的雾,降低大气能见度,浓雾影响交通

  (2)大气污染: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,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,影响健康

  (3)影响航空:多雾不利于飞机起降;高空大气平流运动,有利于稳定航行。

  (4)沙尘暴: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

  8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

  1.地气系统受热过程

  (1)太阳辐射分布

  (2)下垫面状况

 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,如海陆分布、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、植被、土壤湿度、雪被面积等等,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。

  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。一般可以跟水汽进行联系。水汽含量较大,比热容较大。吸热慢,放热慢。一般来说,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,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,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,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10—35%,新雪面反射率最大,可达95%。

  (3)大气保温

  主要指大气逆辐射。与大气中CO2和水汽含量有关。

  大气层本身具有保温作用,存在温室效应,存在温室气体(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,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,如水蒸气、二氧化碳、大部分制冷剂等)。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(主要是CO2)剧增有关;秋冬季节燃烧稻草、秸秆等制造烟雾;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。

  水汽含量的变化主要从晴天与阴天;沿海与内陆分析大气的夜间保温作用。

  2.与外界热量交换

  3.人类活动

  (1)热岛效应

  城市排放出的热量较多,气温高。【小尺度】

  (2)全球气候变暖

  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→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→大气逆辐射增强→保温作用增强(温室效应)→气温升高,全球变暖。【大尺度】

  9局地环流成因及类型

  受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。

  从受热差异的角度分析环流的形成:

  山谷风的易错点: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,对比气温是必须对比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。

  【术语】白天,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,气流上升,气压低,暖空气沿山坡上升,形成谷风;

  夜晚,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,气流下沉,气压高,冷空气沿山坡下滑,形成山风。


  11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

  大气环流由于热量差异导致高、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形成气压差,产生三圈环流,形成七个气压带、六个风带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,陆地在不同的季节形成(冬)高(夏)低压中心,切断了气压带(记住高低压中心的位置就知道切断的气压带)。由于高低压中心的位置发生季节性的改变,产生季风。

  1.气压带风带的分布

 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:

  (1)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°,30°,60°,90°等纬度,判断气压带的名称,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,中纬西风,高纬极地东风。

  (2)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。

  (3)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。

  (4)成因分类:①热力原因。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。

  ②动力原因。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。

  (5)天气状况:西风湿润信风干,上升多雨下沉晴

  注意: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,将会带来大量水汽,变得比较湿润,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,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。例如冬季日本的西海岸降雪较多。

  2.北半球的高低压中心

  3.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

[标签: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 地理备考]

分享:

高考院校库(挑大学·选专业,一步到位!)

高考院校库(挑大学·选专业,一步到位!)

高校分数线

专业分数线

高考关键词